展览

宜丰历史文化展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 基本陈列

  宜丰历史文化展  



前言

宜丰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(公元222-229年),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。是中国竹子之乡,伟大诗人陶渊明故里。


宜丰历史文化展分6个单元,两个专题.



01

厚土载物,文明曙光


1590657052237092997.png

我馆陈列展从5亿年前的中华震旦角石开始,震旦角石(63号)是奥陶纪中期的“标准化石”。中华震旦角石是一种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,主要生活在印度洋100米深的海里,外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,壳面覆以显著的波状横纹,隔壁颈相当于气室深度的1/3至1/2,体管细小,位居中央或微偏,纵切面磨光状如塔,可做陈列品用,故名“宝塔石”,最大的直径可达11米,是深海中的顶级掠食者,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化石。常见于我国南部中奥陶世地层中,三峡地区含大量震旦角石,它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依据。

宜丰远在新石器时代的时候,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,这些石器和陶片就是在同安太平岗、天宝左山和黄岗船形山(黄岗政府大楼后面)、车上官山坪等遗地发掘出土的,是古人生产生活的用具。注:石佩-项链;纺轮-现纺纱器;石锛-削平木料的用具。(837号)石锛,同安太平岗出土,新石器时代晚期,高17cm,宽4cm。
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,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。



02

青铜重器,礼乐御射


1590657069902034549.png

铙,是南方青铜礼乐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,铜铙不仅是商代宫廷王室享用的乐器,也用于祭祀,古人迷信鬼神,重视对祖先和自然崇拜,祈求风调雨顺,降福免灾,铙声音宏亮,在军旅中也类似铜鼓,古文献记载“击鼓山顶,足以号召帝众,指挥军阵”,起到鸣金收兵的作用。

青铜钟的形制上可分为两种,即甬钟和钮钟,甬钟的悬挂方式为斜悬,而钮钟为直悬。将若干个频率不同的钟依次序连列在架上成为可演奏的音阶,称为 "编钟"。

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诸侯纷争、各国混战的时期,宜丰正处于“吴头楚尾”的两国交战地带,这些在天宝辛会村出土的兵器就是最好的见证。



03

嘉名初定,渊明故里


1590657373081039619.png

西汉末年,梅福西汉任南昌县尉,王莽篡位后,护太子避难于天宝逍遥道院,后太子病死,梅福自以为失职,触柱而死,以诤言直谏见称。

四乳神兽纹铜镜(530号)最为精美,它是1985年元月天宝藤桥砖瓦厂出土的三国时期铜镜。这块至和元年素面铜镜(845号)是2000年5月10日敖桥两路口村守墓出土的,墓里面记载了墓志铭为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。

“故里桥”碑(521号)是我们的先贤陶渊明故里(故乡人)为了纪念陶渊明所立。陶渊明,出生于宜丰澄塘安成自然村,29岁出仕至九江,晋宋时的伟大诗人,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。晋时名渊明,入刘宋后改名潜。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,归隐田园,有《陶渊明集》被后人称之为“千古隐逸之宗”。经我县陶渊明研究会从上世纪80年代研究以来,学术界已认可陶渊明“始家宜丰,后徙柴桑”的学术成果,在陶渊明故里,还保存着藏书墩等几十处遗址遗迹。



04

盛世繁华,禅宗祖庭


1590657581849019678.png

进入唐宋盛世,唐朝历经开元、天宝盛世,国家政治稳定,经济繁荣,文化兴盛,军事强大,唐宋也是宜丰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,宜丰是五大宗“临济宗”和“曹洞宗”的发源地,也由此构成了宜丰“禅”的核心,标示着宜丰“禅”的形成,县境由此禅寺遍立,僧尼众多,名僧辈出。经历大繁荣大发展,佛教禅宗五大宗应运而生。

自隋唐科举制度确定以来,平民有了入仕的机会,宋代姚勉(新庄人)就是宜丰唯一状元,从此开启了宜丰科举取士之路,大批学子通过科举走出宜丰,创立功业。

宋代瓷器在制瓷工艺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,审美高度达到巅峰,崇尚简约风,以典雅的单色釉为主,五大名窑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,精湛的工艺、典雅端庄的造型、精美绝伦的釉色著称于世。斗笠碗(583号),4.7x14x3.4cm,在宋代始烧,较为流行。



05

物阜民丰,人才辈出


1590657849891051934.png

到明清时期,宜丰人才辈出,文进士达139人,武进士8人。仅天宝古村明清以来举人进士有76人之多。明有前军都督一品镇国将军袁彬(澄塘人,明朝抗倭将领);抗击倭寇,威震海疆的左副都御史邬琏(石市人,邬氏先祖);打败荷兰侵略者,收复厦门的兵部侍郎邹维琏(潭山人,明朝巡抚福建,打败荷兰军,收复厦门)。



06

革命焰火,照耀四海


1590658064072071106.png

勇敢无畏是宜丰人在近代革命的过程中浴血奋战、英勇就义的最好体现,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涌现出了以蔡锐霆为代表的一批革命人士,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兴起以来,涌现了熊雄为代表的大批革命家。

熊雄(1892-1927),1892年出生,江西宜丰芳溪镇下屋村人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,加入中华革命党。后留法勤工俭学,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,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和苏联留学,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,是周恩来之后实际负责军校政治部的负责人。1927年5月熊雄被秘密杀害,年仅35岁。熊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人,是江西省最有影响力的革命家,他的一生,是革命的一生,是战斗的一生,也是光辉的一生。

这是宜丰革命历史进程大事记,主要介绍毛泽东、朱德、彭德怀、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丰的斗争历程,这里展出的是熊雄年前时用过的书筐(665号)、砚台、长刀等一批革命文物。



联系电话:0795-2765081

参观地址: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新昌东大道竹文化园内

COPYRIGHT © 赣ICP备20008915号 宜丰县博物馆, ALL RIGHTS RESERVED .

赣公网安备 36092402000019号